观看记录 清空
    • 视频
    • 资讯

    HBO的华语封神之作,终于来了

    2025-05-09 12:13:46 电影资讯 617阅读

    2019年,一部出人意料的华语剧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,像一记重锤,狠狠砸在了观众的心上。

    它没有警匪追逐,没有高能反转,却用一场冷冰冰的枪击案,撕开了善与恶之间那层薄如蝉翼的界限...

    直到今天,豆瓣上依然高达9.4分。



    如今时隔整整六年,这个系列的第二季终于定档,将于今年的6月7日正式上线...



    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第一季一开场就抛出一起震撼社会的随机杀人事件:年仅二十多岁的李晓明持枪闯入电影院无差别射杀,造成9死21伤的惨剧。



    这起案件将几个原本毫不相干的家庭和个人紧紧纠缠在一起,展开了一出扣人心弦的多线故事。

    作为凶手的辩护律师,王赦(吴慷仁·饰)在庭审后被受害者家属当街泼粪泄愤;



    而新闻台副总监宋乔安(贾静雯·饰)正是其中一位受害者的母亲,她年幼的儿子刘天彦在电影院不幸遇害。



    更具戏剧性的是,李晓明的亲妹妹李晓文为了躲避舆论改名为李大芝,阴差阳错进入宋乔安所在的电视台当实习生...



    就这样,受害者家属、加害者家属、媒体人、律师等不同立场的人物因为这场悲剧被命运绑在了一起。

    整部剧通过多线叙事,将这些人的故事交织呈现,情节发展环环相扣、张力十足,让人不由自主地一路追看下去。



    当然,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剧,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剧情冲突,而是深刻触及了诸多社会议题,引人反思。

    在剧情推进中,这些议题通过角色命运巧妙展现出来。

    比如恶的成因。

    李晓明的行凶动机始终是笼罩全剧的谜题。

    剧中暗示他可能有精神疾病或成长过程中被家人忽视的阴影。

    王赦不断追问恶的根源,正是希望找到预防下一个悲剧的答案。

    从何来?

    是先天的疾病,后天的冷漠,还是社会的共同产物?

    剧集没有给出简单答案,却提供了让观众深入思考的空间...



    媒体伦理。

    案件发生后媒体如狼似虎地追逐点击和收视,甚至不择手段曝光加害者家属的隐私,引发大众情绪撕裂。

    宋乔安所在的新闻台也面临收视压力与新闻伦理的抉择...



    又或是网络暴力。

    在社交媒体时代,人人都可能化身正义审判者。

    李晓明的父母和妹妹无疑也是这起案件的受害者,但网民并不买账,他们在网络上肆意攻击谩骂,“有其子必有其父母”“杀人犯一家都该下地狱”此类言论比比皆是...

    键盘侠们一句句审判的话语,如同一把把无形的刀,给原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再添伤口。

    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与恶的距离或许仅有一屏之隔...



    总之,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被誉为神剧绝非浪得虚名。

    它以电影般精良的制作和写实细腻的笔触,将上述复杂议题融入剧情,做到发人深省又不说教。

    这部剧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共情:无论你是何种身份,都能在剧中某个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
    当看到宋乔安歇斯底里地发泄丧子之痛,我们会想起自己在失去所爱时的绝望;



    看到李大芝瑟缩着不敢面对人群,我们仿佛也能体会那种众矢之的的煎熬;

    看到王赦一次次碰壁却依然坚持,我们不禁为他的执着和勇气所打动...



    剧中没有脸谱化的绝对好人或坏人,每个人物都有脆弱的人性一面和难以言说的苦衷。

   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挖掘,让观众在愤怒之余,更多了一份冷静的反思和理解的胸怀,或许这正是此剧片名“我们与恶的距离”想要追问的:

    我们与他人心中的恶究竟相隔多远?

    当悲剧来临,我们会不会也成了我们所憎恨的那个恶?



    最后值一提的是,第二季的前导海报上写着一句话:“Few are guilty, but all are responsible”(有罪者寥寥,但人人有责)。

    这句话点出了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想传达的核心精神,也为故事的延续埋下伏笔。



    但比较可惜的是,第一季的演员阵容未能回归,新季引入的是全新的演员阵容...


    RSS订阅  -  百度蜘蛛  -  谷歌地图  -  神马爬虫  -  搜狗蜘蛛  -  奇虎地图  -  必应爬虫

    xx@qq.com   如有侵权联系我立马删除

    © 2025 www.22ys.cc Theme by vfed